《中天的夢想驛站》向台灣重症醫療人員致敬:肝病系列報導
【夫妻同心抗癌 從工作狂到身心平衡的人生 丈夫每天工作15小時 全心拚事業不顧身體 妻子捐肝丈夫樂觀抗癌 攜手共度難關】
彰化的鄉間小路,劉志庸和太太騎著自家生產的單車,葡萄剛剛過產季,稻子還沒有轉黃。但是以前的劉志庸沒有時間欣賞這些,他生活裡只有工作。
劉志庸說,「應該說生活就是亂七八糟,除了工作就是吃,吃了不營養的東西。沒有很注重保養,因為年輕,覺得自己做什麼事都可以。」
當時他不知道,一個小小的,不到一公分的不明腫瘤,即將改變他的人生,而且一開始,他並沒有察覺。
劉志庸的太太小倩說,「當時我做完月子,志庸去定檢,就從那時候一個疑似一公分的東西,到已經是一個快要十公分的腫瘤。為什麼沒有中間的過程直接到很嚴重?我們只是錯過了七八個月,為什麼就是這麼大?」
劉志庸說,「因為一般都有所謂的三部曲,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,我是直接跳過去了B肝直接跳肝癌,中間不見了。」
劉志庸有一個很支持他的太太小倩和三個可愛的孩子,他繼承父親的腳踏車生產工廠,而且自創品牌,事業蒸蒸日上。他一天工作15個小時,因為他覺得,不能拖欠客戶訂單,事事都該全力以赴。
「上班時間大概差不多六點半,早上六點半我起床之後,我七點之前一定會到公司,我會比員工早到。但是中午沒有辦法休息,因為我沒有電話的時間,我可以靜下來想一下我要怎麼樣去做,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一二點,最早11點從工廠可以離開。因為做完以後還要準備明天要出貨的事情。」
「那時候一個月可以休兩天就不錯了。」
檢驗出肝癌的時候他才36歲,小倩才剛坐完月子。
「真的是天旋地轉,真的,整個畫面是暈的、白的、崩潰的。」
此後,他經歷接連四次的切肝再復發,小倩說,她每天最害怕的是天黑,不知道先生睡了,明天會不會醒來。
最終,夫妻兩人找到高雄長庚醫學院院長陳肇隆,台灣換肝之父,兩人心裡相當忐忑,自己只是普通百姓,名醫真的願意幫忙嗎?
劉志庸說,「還沒有看到他之前,心裡非常緊張。他用台語講,我們印象很深刻,”我能怎樣幫你的忙?”他就這樣而已,這一句話,我跟我太太忘不了。他就是這句話,我太太也哭了。」
「而且院長的態度是沉穩有力量、安全感,跟願意幫你的。」
劉志庸和小倩的採訪,經常是兩個人互補的把一段話講完,在劉志庸需要肝的時候,小倩將三分之二的肝捐給了先生,這種互補,當然是人生中的磨難,但是它無比珍貴。換肝挽救了一個家庭的幸福,手術成功之後,劉志庸甚至不需要止痛藥,因為,有些境界,是現代醫療觸摸不到的。
「在翻的時候,護士會按一下止痛劑,我就跟護理人員說,你可以不用按了,我不會痛,因為重生的感覺,是已經蓋過於痛的那種感覺了。」
「聽說你是ICU裡面最活潑的病人?」
「對,最吵的。護士才會說他很吵,你老公。因為她們在寫護理紀錄,他就一直繞。」
復健的路,劉志庸沒有因為換肝成功就停止了。出院之後,他考取了街頭藝人的執照,有空的時候,他會去醫院演出,跟其他病友分享他的抗癌人生。
「我罹癌的那一年是36歲,肝癌三期、腫瘤已經快要10公分了。但是我在四年前我已經換完肝,但是我現在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健康人。」
從一個每天工作15小時的人,變成享受生活的人,2016年,他甚至做了一件非常熱血的事情。
「我是7月24號換肝的,今年我就突發奇想跟我太太說,不然我們就騎腳踏車,騎到高雄長庚給院長看說,我可以騎過來,你換完我的肝,我沒有放棄我自己,你換得很好,我就證明給你看。因為陳肇隆院長就是很喜歡他換完的患者,可以回到工作岡位上,回饋社會、服務社會。」
「她身體有一部分在我身體裡,同甘共苦,所以肝臟也很奇妙,我們是同甘共苦,兩個人一顆肝。」
肝會再生但不會再長回原來的形狀,就如同他們夫妻,因為一個小小的腫瘤,長出了更懂得珍惜的人生。